您的位置:上海最新新闻 >

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献演东艺 “大熊”领衔475年音乐“活化石”

  记者 施晨露

  昨晚和今晚,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节目,德国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率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献演东艺,奉上乐团今年新乐季开幕式与475周年庆典音乐会的选曲。这是上周送走库伦齐斯率领的音乐永恒乐团、捷杰耶夫指挥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之后,东艺在短时间内密集迎来的又一古典盛宴。

  自2006年11月首次造访上海以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曾四度登台东艺,第五次亮相因蒂勒曼的执棒变得格外特别——2023/24乐季不仅是这支“世界最古老乐团”成立475周年的特殊纪念乐季,也是蒂勒曼作为乐团首席指挥的告别季。

  有古典音乐界“活化石”之称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成立于1548年,在长达475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大名鼎鼎的指挥家以及享誉海外的独奏家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比如海因里希·舒茨、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

  德累斯顿此前四度在东艺登台,每一次演出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2006年11月,乐团在指挥家郑明勋的率领下首次造访上海,亮相刚开业不久的东艺。由于当时观众不太熟悉剧院地理环境,加上从浦西往浦东交通拥堵,部分观众对音乐会礼仪也所知不多,因此,东艺特别向乐团提议、“交涉”在开场时加演序曲,现场效果沸腾,德累斯顿的首次来访十分圆满。此后,这支世界名团多次重返上海,不仅给上海观众留下美好印象,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上海观众的成长。

  作为当今世界乐坛的中流砥柱,1959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蒂勒曼是古典音乐界公认的继卡拉扬之后涌现的德奥重要指挥家之一,以严肃、低调、内敛、谨守德奥传统著称,有“小卡拉扬”的称号。身型魁梧的蒂勒曼在中国乐迷中还有个亲切的绰号叫“大熊”。“这个名字挺好。”听到记者询问对这个昵称的看法,蒂勒曼笑得合不拢嘴。

  蒂勒曼自2012/13乐季起开始担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将在2024年卸任,此次巡演是他以乐团音乐总监身份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最后一次中国巡演。上海的两场音乐会曲目精心选择。第一晚,蒂勒曼与乐团带来2023/24乐季开幕式音乐会的作品,携手中提琴演奏家劳伦斯·鲍尔演绎作曲家欣德米特的中提琴协奏曲《天鹅转子》;下半场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则是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献给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礼物,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交响诗,被认为是19世纪下半叶交响诗的终结和巅峰之作。

  第二晚,蒂勒曼与乐团将献上“475周年庆典”同款曲目,致敬乐团近当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三位作曲家——韦伯、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与上海观众一同庆祝乐团475岁生日。其中《欢庆序曲》、歌剧《唐豪瑟》和《玫瑰骑士》都曾是由德累斯顿交响乐团首演的曲目,《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富有哲思、气势磅礴。

  陪同多年的中国友人介绍,蒂勒曼生性羞涩,不喜社交。因此,抵达上海后,他为自己安排的活动颇为“自然向”。“我喜欢青西郊野公园的水杉树林,太美了。”音乐会前谈到前一天经历的游览,蒂勒曼赞不绝口。

  “历史、艺术、公园、大自然”,蒂勒曼列举对自己最重要的四个关键词,“中国的历史文化独特丰富,北京和上海就完全不一样,颐和园、故宫让我印象很深,上海的朱家角是完全不同的风貌。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以后可以去中国更多城市看看。我不希望自己是指挥台上的工作狂,每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我的精神养料,在巡演过程中,认识、感受、体会这些城市文化,才能活成一个完整的人。”

  本周,东艺还将迎来马祖耶夫的全套五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马拉松”、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奉上的两部文学巨著改编经典《安娜·卡列尼娜》与《叶甫盖尼·奥涅金》。5天7场,场场重磅,掀起艺术金秋的高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