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云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
《文山州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幸福边寨幸福长》
聚焦文山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在抵边村寨走出了
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路子
详细内容如下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大梁子村,是一个边境苗寨。这里村道干净整洁,修葺一新的民居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展,大梁子河两岸连片种植的砂仁长势喜人。
“从‘面子’到‘里子’都提升了,前来观摩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从没想过大梁子也能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现在也打算返乡创业了。”90后村小组长熊元祥的话里透着自豪。
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大梁子村的美丽图景,起笔于兴边富民,落笔于乡村振兴,工笔绘就绿美乡村,是文山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文山州在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规划投入15.02亿元,目前累计开工项目1016个、完工896个,完成投资12.24亿元,6大项19项指导性指标全部达标。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兴边富民是不变的主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就是要在抵边村寨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路子。”文山州委主要领导表示。
如何通过产业重构、能力重塑、组织化提升,激活抵边村寨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小组从“空壳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共同致富村”的过程,颇具代表性。
62户人家、60多个个体户,“老板村”让上寨名声在外。然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这里一度沦为“空壳村”。为此,地方党委、政府以优秀回引人才培养工程为牵引,吸引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任职,让头雁领着群雁飞。
在返乡创业的廖世兵等一批致富能人的带领下,上寨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快步向前。棚内有中草药,树上有苹果梨,林下有生姜,院外有八月瓜。上寨人把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打造观光、休闲、采摘、亲子乐园等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实现了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的“五金收入”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409万元,上寨村实现了从“打工经济”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如今我们越干越起劲,边寨也能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支书廖世兵对未来信心满满。
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文山州在“红”与“绿”上做文章,以边疆党建长廊之红促产业振兴之绿,一个个抵边村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近年来,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创新乡村经营理念和模式,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同时,制定了选出一名好书记、配齐一套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筑牢一个好阵地、落实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氛围党建强“六好”指导性标准。向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26名,全面消除党员空白村,实现抵边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文山州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在3个沿边县域大力发展草果、八角、砂仁、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廊带,不断提升产业收益,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全州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共打造“一村一品”产业17个。猛硐乡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杨万乡进入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镇目录。34个行政村进入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91元。
今年4月,17家外媒派记者来到文山边寨采访,看到抵边村寨的变化,记者们纷纷称赞:“从云南文山看到了乡村振兴的中国。”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