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上海最新新闻 >

上海“最年轻”围垦之乡的增收路径 探索三产融合生态惠民路径 产业做“加法”让村民更快更多共享收益

  记者 束涵

  秋收接近尾声,上海最北端的新村乡近日又有好消息——当地主栽的水稻品种南粳46最高亩产量刷新近10年纪录,达到700千克,在今年上海市优质食味软米中名列前茅。

  递增的亩产,有其诞生的“土壤”。崇明新村乡是上海“最年轻”的围垦之乡,优质的生态环境,持续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使其成为稻米之乡。

  同时,与很多远郊乡镇一样,新村乡也曾有成长的“烦恼”:单靠一产种植,收益空间有限;偏居一隅,相较于近郊区域,上海大都市辐射效应更弱。

  村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目的之一。先天条件不突出,考验着做“加法”的能力。近年来,新村乡以稻米产业为核心,在垦拓精神的驱动下,重点发展“一袋米”“一口锅”“一枚蛋”“一头鹿”,探索三产融合、生态惠民的发展路径。

  立足一产做“加法”

  今年4月,位于新村乡的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传来喜讯——野生麋鹿数量从4头增至6头。

  主打稻米产业的新村乡,为何要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运营麋鹿项目?“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息息相关。原始稻田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史书上也称之为‘麋田’。”新村乡党委书记王慧健说。

  稻米,是当地长期以来的主导农产品。按照传统模式,当地粮站的稻谷收购价格大多是每斤1.4元至1.5元,利润空间有限。

  如何让村民多挣钱?打造本土品牌,减少中间商,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这并不容易,五常、盘锦等全国知名大米产区,早已抢占消费者心目中的高地。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居高不下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下,上海许多农业经营主体的共识是:将产业链延伸,塑造差异化优势,实现优质优价目标。

  新村乡是新围垦的土地,属于渗透性好的弱碱性沙土,尤其适合优质水稻生长。在市农科院支持下,当地成立新村稻米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优化种源选配,建立新村乡水稻种植标准,形成“稻1968”统一品牌。

  同时,当地引进高端优质大米加工流水线设备、1000平方米恒温冷库,并配套烘干房,建立乡属企业上海新村稻米文化公司,以“家庭农场+公司加工”的模式,探索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实现优质稻米订单式销售。

  这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由于直接掌握渠道,稻谷收购价相较直接进粮站,每斤高出0.5元。假如按照每户100亩种植面积来计算,当地规模经营主体每年的利润大约翻了一番。实在的收益,让越来越多农户选择“抱团”,新村乡优质大米集中销售实现从50吨到500吨的连年递增,还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100多万元。

  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推进办主任杨积广介绍,结合消费新趋势,当地正瞄准中高端市场,尝试推出更多元的稻米品类。近几年火起来的“胚芽米”,新 村 乡 就 是“最 早 吃 螃 蟹的”。还有已经推出的“麋鹿米”,就是在麋鹿野放栖息地区域农田种植的。“麋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在它周边种植出来的大米,品质自然而然会得到印证。”他告诉记者,当地正在跟上海交通大学谋划合作,针对细分需求,计划研发富硒大米等产品。

  以稻米文化为核心,当地也在拓展农旅新空间。稻米文化展示、稻米艺术创作、米食文化体验等功能相继落地,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稻1968景区”。米食体验、学生学农、亲子研学等旅游服务收入,也实现连年提升,2023年度截至10月底整体收入超过120万元、利润超过48万元。“随着发展路径逐步明晰,我们计划推动各村参股稻米文化公司,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村民更快更多共享收益。”王慧健说。

  村企联结促多赢

  新村乡下属的6个行政村,沿着主干道星村公路一字排开。假如留心观察,也许会注意到,天气好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门前晾晒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它们全都来自当地年产值数亿元的企业——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相较于其他乡镇,新村乡一大特色便是“工农结合”。除了占地2万多亩的水稻产业,围绕着“一口锅”的工业制造,也实实在在撑起当地人的半边天。

  冠华是崇明本岛除央企外,用工规模和产值规模最高的企业,也是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不锈钢锅具全球最大供应商,不仅带动当地三四百户家庭就业,还有四五个小公司为其产业链做配套。

  冠华扎根新村乡,自有其独特性。背后所体现的,加深村企联结,对于各大乡镇来说却是共通的。村集体的身份不仅仅是房东,而是要以“联合体”的思维,推动多方共赢发展。

  近两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以代工出口为重点的冠华,订单量出现了下滑。为此,新村乡主动跨前与企业沟通,提出“出口+内销”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双方一同前往青岛啤酒厂等地考察学习,以工业旅游为切口,拓展冠华自主品牌“喜时”的内销之路。

  依托于政府搭建的平台与资源,最先建成的喜时体验馆,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2020年成功创建“喜时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上海市首家餐厨企业工业旅游达标单位。

  冠华的内销额2018年时不足50万元,三年后已超过6000万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村企合作逐步加深,每年给所在村村民的分红从40万元增长到了100万元。

  串联生态致富未来

  无论是水稻种植,还是麋鹿项目,都指向一个词——生态。

  在绿色低碳的大潮下,崇明正紧扣世界级生态岛目标定位,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作为第三批上海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也是现代新型种养产业先行示范区,新村乡正走在生态产业化道路上,探索产业和生态的双向奔赴,提升生态惠民的水平。

  全球知名跨国企业正大集团和崇明联扶公司共建,在新村乡打造1.2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当地产业生态循环联动的产业模式已初见雏形。“目前18万吨饲料厂、85万羽青年鸡场、300万羽蛋鸡场、无抗蛋品车间、鸡蛋深加工车间、4000尾鳄鱼场、8万吨有机肥厂都建成了。”杨积广举例,稻糠可以用作鸡饲料,鸡粪经过加工可作为有机肥还田,提升域内水稻的品质。

  今年11月,新村乡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试点推行稻菌轮作模式。菌菇经济价值高,羊肚菌亩产值约为水稻的20倍,轮作模式可将冬闲田变致富田。作为菌棒原料,水稻秸秆可实现变废为宝的经济化利用,已出菇的菌棒也可作为肥料还田,实现生态循环。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支持下,新洲村投资30万元,由当地合作社代种,农户出工,试点约30亩羊肚菌。村里还拿出20万元,与小农户共担成本。

  更多的“加法”正处于进行时。耗资1.1亿元的风力发电设备,将于2024年正式建成;麋鹿科普馆已对外开放,当前正在积极创建市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这些变化,正共同串联起一个远郊乡生态致富的未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