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闲乐 通讯员 高远
当前上海“数字法院”建设体系、运转模式、推进路径的发展如何?“数字法院”应用场景如何融入司法办案、审判监督、社会治理、政务管理,全面实现数字改革赋能?
11月9日至10日,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培训班暨第三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在上海法官培训基地召开。会上透露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最新进展,一场司法领域的重塑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海量数据创新工作方式
推进会指出,“数字法院”建设是一种理念、机制和制度的根本性改造,是综合运用大数据思维,用海量司法数据来引领、反哺、优化、创新现有工作方式,推动法院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适法不统一、裁判工作瑕疵、执行工作不规范、程序空转等问题,上海法院构建相关应用场景并嵌入办案系统,使案件在相应程序节点自动接受“体检”,实时预警提示,推动“数助办案”。目前已累计推送提示预警近8000条,干警反馈认为有帮助的近八成。
据悉,今年以来,上海法院按照“数字中国”“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等战略部署要求,积极打造上海“数字法院”监督管理平台,探索“场景申报、数字建模、推广评查、嵌入测试、核验反馈、优化完善”六步走全闭环工作模式,搭建“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决策、数助政务”四大板块的体系架构,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开创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截至11月9日,全市法院已申报应用场景2300多个,完成数字建模544个,推广运用评查模型234个,88个应用场景数据模型嵌入办案系统。“数字法院”建设工作运行体系趋于完善,“数字法院”应用场景效能持续显现。
应用场景覆盖工作各环节
如今,“数字法院”的应用场景已经拓展到上海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案件质量监督方面,上海法院案件质量评查模型库中已建成“适用缓刑刑事案件辩护人行使辩护权风险防控与类案监督”“虚假立功致减轻处罚刑事案件类案监督”等200多个评查模型,能够常态化、不停歇地对案件质量进行滚动式评查,推动审判监督管理模式由“碎片化个案纠错”转变为“全流程全面评查”。
在“数助决策”板块,上海法院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立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外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防范、网约车治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偷逃税预防等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推送类型化司法数据,开发特定司法数据查询端口,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上海法院还将场景建设和数字建模的方式引入司法政务工作,在“数字政工”“数字警务”“数字办公”“数字行装”等方面积极构建应用场景,实现“数助政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