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紧盯四项收入,抓实产业就业,农民增收成效显著。2022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5元、同比增长7%;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911元、同比增长17.44%。
下活党建引领“先手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一是“一盘棋”规划,党建引领促振兴。坚持把党的组织体系贯穿农业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结合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三年行动计划,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布局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稼依、维摩、阿猛重点发展辣椒产业,稼依、者腊、盘龙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平远、维摩、干河、盘龙、阿舍、八嘎重点发展水果产业,平远、江那、稼依重点发展烤烟产业,盘龙、平远、维摩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全县形成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一股劲”攻坚,凝心聚力强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摸村情、问民意、谋发展,汇聚力量,克难攻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感人故事。三是“一面旗”示范,典型带动树先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勇于尝试,探索出党员带动群众增收新路子。
打好产业发展“主动仗”,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扬优势、育龙头、显特色,做实“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一是扬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作为云南外接东盟、内联泛珠的重要通道,全县有耕地面积196.3万亩,排名全州第一,3000亩以上坝子35个,具有海拔相对高、纬度相对低、光照相对足的自然优势,最适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国家产粮大县、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基地。二是育龙头,跑出农业发展“加速度”。坚持外引内培齐发力,把招商营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落实驻企服务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制度,率先选聘“招商大使”,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专班招商,按照“政府打基础、农民出土地、企业来经营”发展模式,先后引进松南农业、大北农集团、正和牧业等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砚山发展,同时培育壮大初心合作社、云砚养殖、鑫农鑫、彝品香等本土农业企业。三是显特色,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聚焦“特色化、高端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围绕企业所需,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一项目一专班推进,强化对接服务,抓实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蓝莓、桃子、苹果、李子等特色水果产业,引进光筑、拜瑞、莓隆镇农业公司落户砚山建设基质栽培蓝莓现代产业园,示范引领高端水果种植,短短两年时间,全县发展蓝莓基地9268亩,种植蓝莓6159亩。2022年全县蓝莓挂果面积4200亩、实现产值3.8亿元,带动群众务工增收800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740万元。目前,正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群众获得更大的利益。
打好就业保障“组合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推进群众就业提质增效扩面。一是“订单化”培训赋能,促进群众就业提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企业需求,精准实施“订单”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促进本地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累计为砚山产业园区开展“订单”培训5500人。围绕农村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整合农林牧渔、机械操作、家政服务等培训资源,坚持务实管用、人岗结合,因人施策、精准培训,2022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000人,上岗就业率达95%。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应用,积极促成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与云南莓隆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组织砚山东南亚杂交玉米研究所对莓隆镇农业公司员工开展培训,持续服务好企业发展。二是“家门口”就近务工,促进群众就业增效。重点围绕绿色铝产业园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万亩蓝莓基地等适时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向农村劳动力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实现群众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转变。三是“帮扶式”兜底保障,促进群众就业扩面。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好“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稳岗就业作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